欢迎来到77779193永利官网

睿智一片天,桃李芳满园——朝伦巴根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0-05-11 编辑:郭金燕 浏览次数: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校园里,曾经有这样一位传奇教师,为全校树立了精神丰碑—他生于内蒙古,毕生奉献于内蒙古;他是自治区首屈一指的水利科学家;他为人师表,德高望重,提及之人无不肃然起敬;他平易近人,虚怀若谷,睿智幽默;他情系学生,是学生眼中可爱的良师益友……他,就是77779193永利官网的朝伦巴根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获得者之一。

朝伦巴根(1940-2014),男,蒙古族,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1965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农田水利工程系,1983年12月至1986年1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进修。曾为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内蒙古农牧学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科协主席、全国水文水资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中国水利学会理事、“水利学报”编委和“水资源水工程学报”编委。朝伦巴根教授忠诚党的教育、科技事业,勤勤恳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0年内蒙古人民政府授予他全区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被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称号。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被评为“呼和浩特市十佳市民”。1999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科教兴区特别贡献奖”。200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西部大开发特别贡献奖”,2007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内蒙古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和“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2007年被评为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人物”,2009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一、潜心科研,提倡科普,一切为人民

作为水文与水资源方面的专家,朝伦巴根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勤奋耕耘,潜心研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长期从事水资源勘探、评价、规划、管理领域教学、科研、生产工作,他主持过多项国家及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荒漠草原饲草料基地地下水资源评价管理与保护对策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管理系统”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还主持了中日两国联合项目“干旱寒冷地区土地盐渍化防治措施研究”“内蒙古通辽水资源保护养涵”“丰镇饮马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等课题。除此之外,朝伦巴根教授主编了《计算机数值方法》《水资源利用》等全国统编教材,在美国《地理学报》《水文地质杂志》及我国《地质学报》《水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采用物探(电测深和激发极化法)方法,朝伦巴根教授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牧区、沙地多处找到地下水富集带,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与配置,依据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建设了15个面积为1万亩到5万亩的饲草料基地,为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基地的建设模式在当前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起到了示范作用。特别是察哈尔滩2.1万亩饲草料基地,人工牧草畦田化种植,采用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年节约灌溉用水70万吨,年均生产饲料420万公斤,饲草1500万公斤,几十年长盛不衰,使基地周围七个苏木牧民人均收入由80年代初的50元增加到90年代初的3000元,饲草料基地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先进灌区,89眼供水井按时空最佳抽水决策抽水,实现区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不仅提高了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荒漠草原抵御较大沙尘暴的能力。又如,在袭击北京的沙尘暴发源地—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建立的“崩崩山节水高效万亩草库伦示范区”,通过打井修塘坝,种树种草,微喷灌溉,创造了在浑善达克沙地种玉米亩产粮、青玉米秸秆达一万斤,严重退化草场人工牧草亩产360公斤新纪录。该示范区已成为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生态屏障建设项目的先导工程。2000年朱镕基总理视察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97年,朝伦巴根教授调自治区科协任党组书记、主席。他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明确提出搞好科普工作的主旋律是抓好经济与技术结合,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团结组织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农村牧区大力普及推广适用技术,在全区开展优良品种试验示范100余处,建立示范基地面积300多万亩。推广农牧业实业技术项目50余项,推广面积500余万亩。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建议。

二、情在左,爱在右,亦师亦友共奋进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也是获取为师之乐的最大保证。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学这块责任田上,朝伦巴根教授与他的学生一同奋进,在自己的领域上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45岁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的马太玲教授是朝伦巴根教授的学生,当提及自己的求学经历时,她说:“起初对自己的年龄很没有信心,是巴老师学而不厌、孜孜以求的精神感染了我,鼓舞了我”。当时,朝伦巴根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京蒙沙源区固沙植被建设中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为了项目的深入进行,需要查找大量文献、学习许多新的理论知识。60多岁的老人,无论在学习劲头,还是思维活跃度或者精气神上都不输年轻学生。每当在试验基地或是回到学校办公室看到他不知疲倦潜心研究、伏案疾书的身影,大家心中的敬仰之情悠然而生。更值得钦佩的是,为了出国深造,朝伦巴根教授46岁开始重新学习英语,一年后竟已能够用英语熟练沟通、查阅英文文献,这样的事例本身便是一种此事可成的鼓舞,而这份娴熟背后的辛勤更不难猜测。每当提起朝伦巴根教授的勤勉时,马教授感慨的说:“这种精神怎能不让像我这样的‘大龄’博士平添几分信心与动力?”

在讲台,在办公室,在会议厅,朝伦巴根教授永远衣着整洁、风度翩翩、精神矍铄,不待开口学者之辉已熠熠而生。然而,在试验基地,他一身田间地头的装束,俨然一个地道老农,完全抛开了往日的风采。在浑善达克试验基地,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和多伦县的野外基地,他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一干就是好几个月。烈日当头,他与同学们一起种试验田,进行抽水试验、野外调查和取土采样;夜深人静,同学们早已酣然入睡,年迈的教授依然挑灯夜战,研读科研理论,修改试验方案。炎炎夏日下,他原本黢黑的皮肤晒得更黑了;天寒地冻时,他结霜的眉毛下眼神仍然炯炯。2003年10月初,乍寒的浑善达克气温已降至零下,冷风嗖嗖地往军大衣里灌,朝伦巴根教授和小他几十岁的学生们一起顶着寒风进行抽水实验,实在寒冷难耐就在光秃秃的玉米垛后面避避风、缓一缓,再继续抽水、测水位。

有一次为了改善试验基地伙食,朝伦巴根教授提议吃饺子。他跟学生们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家常,他娴熟的动作俨然一个会做家务的好男人,他与大家谈笑风生使气氛其乐融融。

三、焚膏继晷育桃李,传道授业民族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朝伦巴根教授在传道授业的道路上辛勤探索,耕耘不辍。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教师,他坚持蒙汉一家,民族团结,他经常对蒙古族同学说,民族只是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而已,只有民族团结,国家才会更加强大。在教学过程中,他知识渊博,授课因材施教,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向同学们展示知识与科学的魅力,还根据学生培养计划、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传授给同学们知识的同时,努力给学生指引一个方向,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作为一个教师应做的不仅是挖掘,并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激发和调动学生潜在能力。朝伦巴根教授就做到了这一点,他经常鼓励学生们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全面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使大家学到的并不仅仅是独立的运筹各个方面的知识,而是形成了知识网络,融会贯通。据他的学生们介绍,朝伦巴根教授在讲授《工程项目管理》这门课程时,源于实践、超越书本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所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信息,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融会贯通多种学科的功底,让学生们感受到一名学者“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的高贵品质。

从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四十余年来,他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朝伦巴根教授致力于教学改革,他提出用学分制取代学年制,领导研制并实施“教员课堂教学评估模型”“教师业务考核模型”和“系级教学评估模型”,在全区高校教学管理评估中获第一名,主持的“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大学系级教学管理系统”“加快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系统探索”等教学成果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一等奖。他提出的“教学是中心,科研、产业为两翼”的治校方略,为把学校建设成具有地区特点、民族特色、专业特长的综合性大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科研获奖成果连续十余年名列自治区高校第一。

朝伦巴根教授予1978年创办了水文水资源专业,几十年来他为该专业的资源建设、人才培养呕心沥血,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带领从河北地质学院调来和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有计划的学习前沿理论与技术,不断丰富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他与青年教师共同备课、试讲、听课,共同讨论讲课效果、存在的问题,因人制宜的制定提高授课效果的措施,经常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带着授课中的问题听名师授课,学习授课技巧。他还带领青年教师创建了“阿拉善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从1987年到1998年通过在荒漠草原创建“腰坝滩”“察哈尔滩”饲草料基地,完成额济纳流域水资源评价项目,在基地进行了水文水资源专业十届学生实践教学任务,提高了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多年来主持的国家、自治区重点科学研究项目中,培养青年教师担当子课题负责人,独当一面的开展科学实验,成绩斐然。朝伦巴根教授说:“我会的他们都会,他们会的我不一定会”。目前这批教师已成为学校、学院的学科带头人。2006年,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09年列为第四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2015、2018年连续三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

朝伦巴根教授几十年如一日,不论职位发生怎样的变化,都坚持在一线为本科上课。他知识渊博,因材施教,方法灵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给学生以深刻的创新熏陶,他编写出版了《创新与创新教育》教材,并在自治区范围内面向全校学生首开该门课程。朝伦巴根教授教学成果丰硕,可谓桃李满天下,为自治区输送了大量的水利人才。自87年以来,他培养了16位硕士生、18位博士生。

伟大的教师都在用灵魂教化别人,用品德让人铭心难忘,朝伦巴根教授身上就具备了这样的育人风范。在生活中,朝伦巴根教授是学生们的益友。他为人善良热情,有很多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因家庭贫困无法攻读硕士,他慷慨的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资助他们,使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业,完全不要任何回报,并时常鼓励学生:“搞研究时必须充满信心,秉持超人毅力,漠视一切困难、挫折与失败。要沿着自己认准的道路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地做下去,直到取得成功”。

四、上善若水,博闻强识,一壶奶茶享人生

朝伦巴根教授谦和朴实,身上没有一丝功成名就的虚荣和矫情。他学术造诣深厚,仍谦逊平和地请来专家进行咨询;他学术态度严谨而又不失活跃的学术思维;他谈吐睿智而又风趣幽默……

朝伦巴根教授酷爱读书,他的书橱像是一个微缩图书馆,里面分门别类地放满各个门类的书籍,文史哲理农工几乎一应俱全。他读书习惯做笔记,有一次他的学生帮他整理书柜,看到里面放有写满了文字的各种笔记本有20多本,这就是对一位学者何以韬光养晦最好的诠释。

在试验基地的时候,早餐过后,朝伦巴根教授总要饮一壶奶茶,与他的学生们畅聊天南海北,他丰富而有趣的话题让艰涩的研究过程轻松了许多,为枯燥乏味的试验基地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他的学生每每回忆这段经历时,记忆中都是伴着淳淳教诲声和淡淡奶茶香。

朝伦巴根教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炽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为水利学科的发展、自治区的水利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2009年4月28日,由于劳累过度引起脑出血而病倒在自己的岗位上,送入内蒙古医院抢救后,因为大出血造成了右半肢体瘫痪。朝伦巴根教授手术清醒后,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健康,而是自责于因生病不能完成手中的工作,表现出他极其崇高的敬业精神。

朝伦巴根教授的台历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学真本事,做踏实事。”教好课的教师是好老师,朝伦巴根教授就是在用自己活跃的学术思想、丰硕的学术业绩、闪光的思想品位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做学问之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力量!

尽管朝伦巴根教授已于2014年离我们而去,但是他老人家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为教育事业和水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朝伦巴根教授参加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

朝伦巴根教授收割测产

朝伦巴根教授与佩雷拉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朝伦巴根教授给学生讲课

朝伦巴根教授操作演示仪器设备

朝伦巴根教授

上一条:内蒙古生态环境大数据公司、内蒙古环保投资在线监控公司与77779193永利官网签署合作协议

下一条:学院党委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