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77779193永利官网

不忘生态文明初心 勇担绿色发展使命——内蒙古农业大学“寒旱区水文过程与环境生态效应国家级创新团队”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0-05-12 编辑:郭金燕 浏览次数:

一、团队基本情况介绍

寒旱区水文过程与环境生态效应国家级创新团队以刘廷玺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由来自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工程、农业水土工程、水利工程等相关学科的30名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组成。团队担负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寒旱区水文科学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寒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湖湿地修复技术”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创新与发展任务。在寒冷干旱地区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攻关二十余年,为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高度认可,团队科研成果丰硕,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二、团队集体事迹介绍

团队面向国际水利科学与农业水土工程科技发展前沿、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寒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紧密围绕“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过程与生态效应”“寒旱区河湖湿地水环境演化过程及其水生态修复”“旱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水土环境调控”“寒区水土环境力学特性”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开展了诸多创新性研究。

(一)团队助力科研基地建设,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团队助力科研基地建设,推动建成了“科尔沁沙丘-草甸相间地区生态水文试验基地”“锡林河草原型流域生态水文试验基地”“乌梁素海寒旱区典型湖泊水环境试验基地(国家林业局定位站)”和“河套灌区农业节水与水土环境试验基地”,大大改善了科研条件,提升了团队科技创新能力。

(二)凝心聚力,发挥团队优势,科研项目集体攻关,取得显著成果

近些年,在寒旱区生态水文过程、河湖湿地水环境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新增科研项目40余项,累计经费超过4000万元。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科研奖励6项。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350篇,其中SCI论文50篇、EI论文40余篇。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23名、硕士85名。

(三)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创新理论与技术为自治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面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强劲发展态势,为保障自治区各地支柱工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同时保护、维持和恢复生态环境,满足其它行业的用水要求,将创新理论与技术广泛应用于自治区经济建设中,为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赤峰市等地区进行水资源评价与基于生态健康的水资源合理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保证。通过配置方案的有效实施,保障了不同类型区生态、工业及其它行业的可持续用水。

此外,围绕鄂尔多斯、锡林郭勒、霍林河-白音华、呼伦贝尔四大能源基地,开展了水资源论证、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入河排污口论证、企业水平衡测试、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等社会服务项目80多项,服务对象包括神华、华能、中电投、大唐、华润、鲁能和霍煤等国内大中型企业,成果已作为主管部门行政审批,企业立项的重要支持性文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

(四)团对注重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主办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20余次,赴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参加学术交流90余人次。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日本岐阜大学、美国欧道明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葡萄牙里斯本科技大学、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保持长期稳固的合作交流机制,联合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16名,共同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一、二等奖3项。

三、团队负责人事迹介绍

刘廷玺,男,1966年10月生,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导,2003年获日本岐阜大学生物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自治区“寒旱区水文科学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寒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湖湿地修复技术”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忠诚党的教育和科技事业,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集体,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长期致力于寒冷干旱地区水资源评价与合理配置,生态水文过程与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是我国水利工程领域具有影响的、产学研成果卓著的学术带头人。在荒漠与草原地区长期持续进行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研发,为寒旱区水安全、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高度认可。

(一)、长期从事一线教学与科研工作,以科研实践指导教学,促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自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都超额完成工作量,并紧密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际,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先后讲授了水资源评价、流域生态水文学、水文模型、农业工程学科研究进展等6门本科、硕士、博士课程,培养本科生500余名,研究生86名。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注重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把最新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地融汇于课堂之中,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经常带领本科生和研究生到科尔沁沙地、锡林郭勒草原、工业企业等现场,实地教学和参与科学研究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所指导的学生一毕业就能独立承担和完成生产和科研项目,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二)、秉承匠心精神从事科学研究,提出多个创新性理论和方法,取得多项重大科技突破

近十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重点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项,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等100余项,经费1.5亿元。鉴定项目1项达国际领先、5项达国际先进、2项达国内领先。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人),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主持人、第2、3完成人)、二等奖1项(主持人),获自治区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和自治区杰出人才奖。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治区“草原英才”。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检索5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5部。

四、团队骨干成员事迹介绍

团队成员平均年龄45岁,有教授22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其中26人具有博士学位,4名主要骨干成员主要简历及事迹介绍如下。

(一)段利民副研究员

段利民,男,中共党员,副研究员(破格晋升),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水资源系统分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寒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新世纪321人才、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主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团队核心成员,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水文科学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湖湿地修复技术内蒙古工程研究中心核心骨干。

(二)张圣微教授

张圣微,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进入77779193永利官网任教,2012年副教授、2016年教授(均破格晋升);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A类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青年创新人才”“草原英才”“杰出青年”基金荣誉。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专家。发表论文60余篇,SCI或EI收录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地区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1项,其他省级基金3项,参与项目1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三)史小红教授

史小红,女,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7项。入选“新世纪321人才工程”及自治区“草原英才培养三类”,获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定位研究站网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国家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中国林业百科全书湿地保护与管理卷》编写委员会编委,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理事会理事。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或EI收录,拥有国家专利5项,副主编出版专著4部,参编专著3部,参编教材1部。

(四)马龙教授

马龙,回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并留校任教,2010年晋升为副教授,2015年晋升为教授。系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2项、内蒙古重大科技项目课题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他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EI收录9篇,主编教材2部。

上一条: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获批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

下一条:内蒙古生态环境大数据公司、内蒙古环保投资在线监控公司与77779193永利官网签署合作协议

关闭